石峰新闻网讯 驱车S345省道,过万樟园林,严溪村左转至严塘大桥,沿沤江直上。两岸江水清清,水草丰茂,野鸭悠悠,白鹭怡然,牛儿母子依偎,不离不弃。几分钟功夫,江景还没看够,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湾里红军村便到了。
一
入村,巨大的红军广场映入眼帘。不时看到身着红军服装的男女,或歌或舞,朝气,昂扬。清脆柔情的《十送红军》,雕塑中的背着大刀,手持长枪梭標的红军战士,捎我们回到八十多年前那个硝烟岁月。紧张,敬畏,感恩,珍惜。脚下青草如毯,眼前竹影摇曳,桂子飘香,凉风习习,我们的思绪还一时走不出那段时光。

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往前三四十米,是闻名遐迩的革命遗址——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1934年1月,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搬迁至此,并随即召开了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陈德发为茶陵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陈德发离任后,主席一职由茶陵籍职业革命家谭余保继任。这栋百年老宅,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苏维埃时期的门牌、地图、宣传画、标语等革命遗迹。劳动部、财政部、军事部、文化部,我们走进有些幽暗的办公室,瞻仰萧克、张云逸、谭家述、谭余保等红军将领的英武形象,目睹一件件尘封久远的物件,马灯,草鞋,蓑衣,土炮,马刀,梭標,回想英勇不屈的湾里人民前赴后继,与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牺牲的烈士有七十几人,沉重之外,倍觉亲切、温暖。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早在20世纪末,国务院、中宣部将湾里村确定为全国第八条红色旅游精品线目的地。《湖南红色旅游导游词精选》一书,专题介绍了湾里红军村红军墙,重点推介了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的有关情况。


苏维埃政府旧址
二
从老宅出来,荷叶袅袅,天宇蓝蓝。“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老区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换了人间。


湾里湖
往里行百十步,有亭台掩映于树中。一旁,石头竖立,三个朱红大字烁烁夺目,近看,为“湾里湖”。湖畔,游人三三两两,沿着堤岸悠然信步。湖面静谧,水草曼妙,红鲤翩翩,三五成群。偶尔有鱼戏水,抑或雀跃,惊飞几只鸟雀。湖面宛如巨大的镜子,岸上的房子、树木倒映其中,虚虚实实,参差斑驳,五彩缤纷,胜似诗画。鹅卵石小路边,艳红的樱花与墨绿的海棠一高一低,相互映衬,更丰富了湖水的内涵。
三
湾里湖右侧,一条马路向深处延伸。路旁,有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师办事处旧址,青砖青瓦,古朴肃穆。不远,屹立着一栋规模不小的老房子,如同一位老者,静静诉说着曾经的威严与沧桑。这便是茶陵县政治保卫处旧址,曾是苏维埃政府负责肃反和保卫工作的领导机关办公之地。沿着这条大道,十几分钟就到了沤江的上游,这里可以眺望两三百米外的天桥——一架高约60米、长约100米的渡槽。天桥之上,便是有名的岩口水库,一座容灌溉、发电、养殖、垂钓、休闲于一体的中型水库。此地沿S345公路至革命圣地井冈山,不到百里。
这条椭圆形的环村公路,仿佛巨大的足球场,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也成为村民锻炼的最佳场地。围绕改善人居环境的主题,红军村计划将这条公路铺上柏油,植树、种花,打造成高等级的绿荫长廊,不仅可以通车、散步,还可以举办全县的单车比赛。而绿荫长廊临江的一侧,将建一条二百余米的美食街,为游客提供可口的地方小吃与美食。
入村口,一座颇具地方特色的红军桥,将横跨沤江两岸,迎接远方的客人。过了桥,便是红军驿站,这里可作短暂的休息。凤凰山下,鹅卵石铺成的红军路蜿蜒而上,直达山顶的红军练兵场。这里的枪瞄准的可不是气球,而是靶子,真枪实弹让你实实在在过把射击瘾,体验军人的味道。你若想穿上红军装,当然是一句话的事。打靶归来,你又可以去红军农场,那里的水田里能摸田螺,捉泥鳅,采莲藕,你可以请红军食堂的厨师加工,也可以自己掌勺,施展厨艺。美味菜肴,再佐以本地的酒辅吊烧(本地特色酒,由酒酿与烧酒混合而成),可将红军村的游玩推向高潮。
天色将晚,随处可寻的民宿,与山林美景自然融合,让你卸去一天的疲惫,一觉睡到大天亮。
自驾线路:
从株洲天元区出发,途经平汝高速、泉南高速,约为2小时50分钟,路程195.4公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石峰新闻网立场。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谭熙荣
编辑:谭洪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