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拆违1.2万平方米,一百多户配建了厨房、厕所

▲改造前的报亭社区一角 记者 李卉 摄

▲改造后的报亭社区一角 记者 李卉 摄
株洲晚报讯 去年7月5日,株洲晚报以《近1.2万平方米的违建4次拆不下来,为何这回成了?》为题,聚焦石峰区报亭社区违章建筑拆除行动。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发现小区面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旧小区拉开蝶变序幕
铁一、铁二、铁三村生活区是报亭社区集中拆违并进行“三供一业”改造的主阵地。
以上3个小区建于上世纪60-90年代,共有595户、1424位居民,房屋34栋。房屋普遍面积小、配置不齐全。
多年来,居民们为了生活便利,开始挤占公共区域私建房屋,根据统计,3个小区的违章建筑达380多处,面积1.2万平方米。
自去年6月,报亭社区启动“三供一业”改造,不破不立,拆违必须先行。经过区“三供一业”指挥部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工作,小区里党员带头、居民配合,这些已经“生根发芽”的违建被一点点拔除,小区拉开了蝶变的序幕。
●10栋房屋一百多户配建了厨房、厕所
平整、拓宽道路,梳理结成蛛网的各种线路,增加路灯,安装监控等技防设施,进行屋面防水处理、雨污分流改造……如果说这些都是“三供一业”改造的标准配置,那么报亭社区这个项目,还有不少围绕痛点、破解难点的“特色动作”。
例如铁一村、铁二村生活区内共有10栋房屋,或是平层或是两层,套内面积只有25平方米左右,没有厨房和厕所,这些房屋原本属于广铁集团所有,部分职工以租赁的方式住在这里。由于居住条件不佳,这些年来,房屋的空置率越来越高,也有一些职工另外置业之后,将这里转租他人。在此次改造中,这10栋房屋已经全部移交给石峰区政府管理。
“拆除违章建筑,也要保障大家的基本生活。”区“三供一业”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这10栋房屋,指挥部与街道、社区做了大量工作,摸清了住户底数,商议补偿退出机制,明确了入住标准。
目前,这10栋房屋的一百余套房屋已经全部进行了改造,两三套合为一套,面积增加了,也配建了厨房和厕所,确保住户的基本生活,同时也引入了物业管理。
●改造之后怎么样?听听居民怎么说
“以前别人管我们这里叫做‘老破小’,虽然不好听,但确实无法反驳。现在真是大不一样了。”78岁的党员颜美莲是铁路退休职工,她已经在报亭社区住了50多年,她说这次改造让她最满意的地方有两个。
一是建了围墙,安装了一批摄像头,小区更安全了。二是利用拆违腾出的空地,建设了步道、凉亭、长廊,大家休闲地方多了,幸福感增加了。
“还有一些设置,体现了我们铁路小区的特色。”业主杨姐拉着记者来到铁一村10栋的围墙边,只见围墙上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铁路徽章,“这是小区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据悉,今年,石峰区将确保100个“三供一业”改造小区全部竣工验收,67个老旧小区全面完成改造。
来源:株洲晚报
作者:李卉
编辑:仇昱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