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根良,现为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作为一名80后,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环保公益服务,其所在的湘江守望者团队荣获《CCTV年度法治人物》称号,湘江守望者团队株洲地区负责人,湖南省环境保护厅株洲地区绿色卫士。

2008年,袁根良所在的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湿法冶炼生产线由于环境污染问题,被志愿者举报,之后被株洲市环境保护局关停整改。那是袁根良作为一名产业工人第一次开始接触环保概念,此后,袁根良对环保开始关注起来,并逐渐投身到环保公益事业中来。
2013年开始,袁根良持续对清水塘工业区通往湘江的霞湾港进行关注监督,先后向株洲市环境保护局举报企业偷排污染事实10多起,直到清水塘工业废水问题逐渐改善。
2014年8月20日,袁根良发现有车队趁着夜色将工业废渣倾倒至近郊偏僻处,在实地取证受到社会人员威胁的情况下联系环保公益志愿者再次复查,复查时社会人员来到袁根良家中对其家人进行恐吓,袁根良将掌握到的情况举报至株洲市环境保护局,倾倒工业废渣行为得以叫停,涉案人员受到相应处罚。
从2016年10月16日至今,袁根良先后组织发动700多位株洲热心环保公益人士开展河滩垃圾的清理活动,并分析河滩垃圾构成,为政府源头减量提供数据支持。
2016年12月13日,袁根良对株洲市第四水厂所在饮用水源地污水排放湘江情况进行调研、举报,得到国家环保部宣传教育中心关注。
从2017年6月开始,袁根良利用业余时间面向株洲市民义务提供甲醛,TVOC,电磁辐射等家庭环境监测服务。

生生不息的环保志愿者之路
霞湾港是株洲清水塘工业区通往湘江的排污港,清水塘工业区作为各种冶炼化工企业聚集地,部分企业在政府环保高压态势下会利用凌晨或者深夜进行偷排。
袁根良从2013年起,对霞湾港排水状况进行不定时监测,并通过微博向株洲市环保局发送监测信息。2013年9月5日早晨6点,袁根良对霞湾港进行日常监测时发现流水呈乳白色,pH值为3,属于强酸直排。将情况通过微博艾特株洲市环境保护局后,环保局立即派出了巡查大队。2014年3月22日凌晨1点,袁根良通过监测再次发现强酸直排湘江,PH值1,这是PH试纸能够检测的液体酸性量程极限。2014年7月13凌晨1点,袁根良例行监测时再次发现强酸直排,排水呈乳白色,大量悬浮物颗粒,气味刺鼻,PH值1。环保局收到消息半小时赶到现场,支队监察人员利用凌晨进入涉事嫌疑企业进行排查,化验对比。2014年8月4日下午5点,发现强碱液体直排湘江,pH值14。环保局收到举报后2小时内找到排污原因,并控制住污染源。2014年10月22日上午8点,再次发现pH值为1的强酸直排湘江,环保局一小时内找到污染源,水质恢复正常。2014年11月5日下午4点,再次发现pH值为1的强酸直排。从2013年4月29日至今,袁根良发送的微博监测信息见证了霞湾港一步步由浑浊转变到清澈的全过程。
工业固废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其运输、储存、处理,国家都有相关条例进行规范。2014年8月20日,在夜色掩护下有一支散发着刺鼻气味的车队在石峰区近郊穿行,并有黑色粘稠状物质滴落。袁根良通过跟踪发现车队将其运输的大量黑色粘稠状物质倾倒至石峰区霞湾新村与长石村交界偏僻处,为了掌握具体情况,在对其倾倒物进行取样时被倾倒负责人胡某发现,胡某自称刑满人员,在倾倒地点一带吃得开,威胁袁根良不要多管闲事。8月23日,所取样品确定为工业固废,为了避免不必要麻烦,袁根良联系了其他环保志愿者出面对夜间倾倒固废车队进行跟踪以调查整个事件来龙去脉。与此同时,警觉的胡某发觉情况不对,通过关系网一方面找到袁根良家里,对其父母妻儿进行言语恐吓,另一方面拨通了正在跟踪车队的袁根良电话,要求见面谈话。面对胡某的恐吓,一味的忍让与妥协并不能解决问题。袁根良将掌握到的情况反映给株洲市环保局,市环保局高度重视,派出监察支队赶赴现场,胡某非法倾倒行为被叫停。8月25日,株洲市环保局对非法倾倒行为立案查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处以5万元罚款。
袁根良的家人起初并不支持他做环保志愿者,但在2014年8月20日的事情发生之后,随着他的坚持,家人从之前的一度不理解,慢慢习惯了,也不再反对,甚至有时候,家里人对自己这个环保志愿者的身份也认可了,认为确实有意义。让袁根良欣慰的是,还在读小学的儿子,如今也常常主动跟自己出去参加志愿者活动,还经常主动和大家一块去做环境监测,只是偶尔环境艰苦时,有些畏难情绪。也因为如此,袁根良说,准备将儿子培养成志愿者。
作为石峰区80后产业工人,袁根良从一名污染制造岗位员工逐渐转变成环境保护义务奔走的志愿者。他一边监督身边发生的污染事件,一边组织公众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以普及环保公益理念,他利用业余时间向市民提供家庭环境检测公益服务,组织志愿者参加“净滩行动”,加入“湘江守望者”,他呼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最小的事情做起,保护环境,发挥正能量,宣扬主旋律,形成了环保监测系统的有效补充。
来源:区文明办
编辑:谭洪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