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克莲,今年64岁,家住泉塘湾社区,从父辈那代起我们家就定居在这儿了。我儿时的印象里,泉塘湾是个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郊区,这里的众多百姓都靠务农为生。如今的泉塘湾已成为人口数过万的社区,地处时代路、新民路和田心路的交汇处,交通十分便利,辖区内入驻多家大型企业,带动了这片的经济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它的蜕变过程早已记录在我64年生活的点滴之中。

过去的办公大楼

如今的办公大楼
70年代的泉塘湾周边大片农耕土地,一排排低矮的平房里住满了人,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富裕,住的地方也很简陋,我们一家8口就挤这样一个单间里,日子过得很是拮据。过了几年,我和兄弟姊妹陆续参加了工作,家里的生活开支没有原先那般紧张了。1976年,泉塘湾这里修建了十几幢单位房,我当时是中车二级机构(原联诚集团)的一名员工,有幸分到了一套40余平米的房子,别看它面积小,这种单位房在那个年代可是很吃香的!

过去的平房

如今的楼房
改革开放后,联诚集团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分割出来了,这场企业改革经历了人员的变迁、人心的动荡,我看着同事们一个个的离职,心里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摇摆不定是否该离去,但想着曾经在这付出的心血,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随后的十几年里,企业转型升级,规模越做越大,我的工资水平也有了明显的增长,1998年,我和家人搬进了泉塘湾社区最新一批的楼房里,房子虽只有80平米,但也足够我们一家四口的日常起居了。

过去的荒地

如今的绿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这儿的环境也发生了质的变化。2000年以前,泉塘湾的各个小区还未合并成一个社区,辖区内的居委会人数紧凑,在环境管理上比较吃力。小区内乱扔乱丢的现象随处可见,卫生清洁要靠居民的自觉,黄鼠狼的“门前拜访”更是时常发生,可能在这种为温饱奋斗的年代,大家对于居住环境并没有那么关注。但随着泉塘湾社区的正式成立,过去那种脏、乱、差的旧貌逐渐开始改变。社区重新开垦了荒废的土地,翻新了老旧的房屋,完善了配套设施设备,道路两旁的绿化带里还栽种着小树和鲜花,环境治理行动收获了一定的成效,也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有一件事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前几年,社区里有很多人贴小纸条,墙上都是“牛皮癣”,严重影响了社区的形象与美观,为了解决这些“牛皮癣”,社区工作人员晚上下班后一面面墙、一根根杆仔仔细细的做着清除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很多居民在知道这件事之后,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环保工作中来,共同清洁大家的居住环境。

社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社区组织的党日活动
今天的泉塘湾社区,伫立着高耸的楼房,栽种着亮绿的树植,还时常开展各式各类的活动,丰富我们居民的文化生活,这些都能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社区在人文、治安、环境上的新面貌。特别是在今年,泉塘湾全面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后,社区的氛围变得更加和谐。社区经常组织座谈会,了解居民们的所念、所想、所盼,为我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因为有着社区、网格员和居民们的共同努力,我眼中的它一定会朝着环境宜人、温暖有爱的美丽社区不断奋进。
来源:石峰新闻网
作者:张婕
编辑:谭洪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