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 如果一只小猫在响石广场地面下蹦跶,它很可能迈不开腿。
13.4万米,这是响石广场改造施工中地下需要迁改的各类管线长度总和。4.4万平方米,是响石广场改造面积——平均每平方米,就有3米长的管线纵横交错。
过去数年,响石广场改造一直是株洲问政热点。现在,它终于要完工了。
长期成为问政热点,既说明广场枢纽位置何其重要,也说明推进施工并非一帆风顺。不过,“何时竣工”一问再问,施工之难却鲜为人知。
建于1959年的建设路,与2002年通车的响田路,在1998年建好的初代响石广场交汇,就成了今天的响石广场。
跨江,北往湘潭,东至长沙,原料进购,产品外销,去二医院看病,去市三中读书,都要经过响石广场。
“这是咽喉地段,是产业生命通道。“石峰交警大队一中队中队长黄继峰说。
人车不断增多,响石广场虽历经数次改造,仍成城区“最堵之一”。
“东西向,这是环线最堵的地方;南北向,这是河东最堵的地方之一。”响石广场改造项目现场负责人谢腾说。
2017年10月31日,响石广场改造开工,市民关注度至今未减。
“这项惠民工程何时完工,承诺如何兑现?”今年3月31日,网友在问政平台发问。
“受2018年PPP项目政策调整影响,项目资金直至2019年4月才正式到位,故造成延期。”项目业主单位市城发集团答复中写到。
然而,对建设者来说,钱只是第一个问题。真正头疼的,是那些深埋地下密密麻麻的管线:
改造自来水管道1893米,其中有根二水厂的主供水管,涉及响石广场以北近10万户居民用水。
拆建天然气管道5186米,线路贯穿响石广场及周边所有主道路,其中有条株洲燃气“命脉”,高峰期每天有80万方天然气输送到全城。
地下7米处,有1314米的电力管线,需采用顶管施工,因地质情况复杂,顶管四次才完成。
此外,需要迁改的国防及其他运营商光缆,总长度达到12.4万米。
所有管线总长约134公里,大体可从株洲市区直铺到茶陵县城。
“如果把管线比作城市的血管,完成响石广场的管线迁改相当于再造一个血液循环系统。”谢腾这样比喻。
更麻烦的,是那些不在图纸中、年代久远、忽然撞见的“血管”。一旦露头,工人和机器都不敢乱动了,谁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
然后把水电气、市政、企业等可能存在的产权方叫到现场查看,众人抓耳挠腮,各自分析,跟考古似的,确定管道属性。
为了将影响降到最低,管线迁改大多选在凌晨施工。加上物料运输、交通组织等耗时,随便动一根管线,就是五六个小时。
动燃气管道最麻烦。关阀断气、管道通风、铺管道、定制管道接口安装、管道涂装等等。
在近三年的工期内,仅管道迁改就耗时两年。
对黄继峰而言,过去三年是他从警以来最累的三年。而大多数同事都在广场有过单日执勤超12个小时的记录,“老实讲,周一早高峰跟周五晚高峰让人恐惧。”
人多车多,司机越着急,就越容易发生事故。去年某天黄继峰做过统计,那天之内响石广场区域发生了30起刮擦事故,“五六个交警来回跑连轴转。”
几天前一场项目推进协调会上,一位市级领导感叹道,“株洲市民是发自心底地支持我们,施工期间造成如此不便,但鼓励与理解总是多于批评,我们必须建个好项目服务市民。”
根据计划,响石广场隧道本月开放交通,年内全面竣工。另一个消息是,北环路主线本月也将达到通车条件——前者是环线堵点,后者是环线缺口。
也就是说,今年,株洲人盼了25年的环线,要彻底“成环”了。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吴楚
编辑:仇昱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