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 几个高耸的塔状转化器,矗立在夕阳之下,周围的厂房已经拆除,它们便空荡荡地站立着,在原地自动生成了一处饱含历史的工业遗址,小声地诉说着那渐渐远去的时光。
冶炼厂、化工厂、氮肥厂……这些曾经在几代人的生活中刻下深深烙印的大工厂、小社会,随着目前正在进行的拆除,那些曾经熟悉的厂房车间,终将消失于株洲人的视线。
作者一直生活在株化,这些年,手中的相机一直在记录着清水塘的变迁。本版图片就是他最近几天、最近几周的现场记录。
看着这些图片,不由得让我们的记忆泛起,仿佛看见炉火前,汗水从工人的额前一滴滴流下;仿佛听见三五成群的同事拎着刚发的过节物资一路谈笑着回家;又仿佛有清晨厂门口炸油条油圈的香味与吆喝声随风飘来。
这一刻,像一个游客初次探访,又像旧友重回故地。
如今,新的城市规划不断替代曾经的城市布局。这些厂矿的拆除或搬迁,如同翻过一个山头,但翻过不是终结,是为了看到新的路在另一侧展开,是一个无限扩展的平面,是一条盘旋而上的通道。
这一期《视觉》,算是对老厂的告别,亦或纪念。
株冶火车槽车在拆解
湘氮部分厂房已变成废墟,挖机后面的建筑是凉水塔
在株化的废墟上有拾荒人用“探雷器”寻找废铁
清水塘工业区2010年(上)与2020年(下)的对比图
湘氮厂区拆除中,远处的高楼林立
株化磁性氧化铁厂房拆除中
株化硫酸厂焙烧炉轰然倒下
株化硫酸厂的二氧化硫转化器,在挖机拓成的水沟里形成倒影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伍海涛 徐永聚
编辑:仇昱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