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北斗和地上的列车,一个翱翔在浩瀚无际的未知太空,向全球展现着中国标准,一个飞驰在广袤无垠的山川大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速度。列车速度的背后,也离不开卫星精度的护航,两者彼此支持、相得益彰。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北斗创新联盟资源,通过市场需求驱动,开展对外技术交流,深化行业应用场景,实现了北斗技术的应用和成果转化。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以往,在轨道交通试验调试线路、调度场、编组场等场景下,车辆运行没有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安全防护,运行完全依赖司机人工操作,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中车株机研发团队攻克技术难关,首次采用数字化和北斗技术,实现了基于北斗即高精度地图的多场景列车主动防护系统,为列车试验、站场调度保驾护航。
基于北斗及高精度地图的多场景列车主动防护系统,通过北斗卫星定位的手段,定位列车的实时位置与速度,结合预设高精度地图进行实时计算,确定列车在线路上的实时位置、运行方向、运行速度等信息。根据主动防护决策算法,可以确定车辆是否有冒出线路末端风险,在预测到列车有可能冒出线路末端风险时,会提供语音报警提醒,自动触发紧急制动,确保列车不会冒出线路末端。
▲主动防护系统为列车生产调试安全护航
此外,基于北斗定位的列车主动防护系统方案相对于传统信号系统,无车型的限制,具有易扩展、便携性好、即插即用、定位精度高、可达亚米级的优势。同时,该列车主动防护系统避免了采用传统列车防护系统需要沿铁路线铺设大量传感和控制设备,系统建设投入成本高的问题。
目前,该系统已在22家企业和十几个省份进行装车验证,持续运营三年未发生一起冒进事故,从技术上保障了生产调试安全,避免了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铁路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提高铁路建设的精细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列车运维依赖人工,存在车辆设备多、管理难度大,不同的车辆和系统之间数据不互通的问题。为保障机车运营安全,中车株机联合国铁集团、铁科院电子所,自主研发了CMD机车车辆远程监控与诊断系统(即“智能运维系统”),基于北斗技术及大数据平台,实现车辆位置信息的在线监控、故障管理、应急处置和故障预警等功能,为机车提供全寿命周期的技术支撑。
▲智能运维系统为高铁“把脉问诊”
通过CMD机车车辆远程监控与诊断系统详细数据显示的车辆运行状态,运维人员可以快速掌握列车实时状态。目前系统已接入国内3235辆动力集中式列车数据,为机车运营安全提供全寿命周期技术支撑。
同时,该系统的故障管理模块还可以分别对实时故障和历史故障进行快速跟踪,通过故障过滤减少故障误报和虚报。针对可引发紧急事件的故障,系统将通过网页和短信的方式推送至相关人员,确保紧急故障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并为故障原因快速定位提供辅助。
截止到今年9月,中车株机自主研发基于北斗应用的轨道交通电子类产品5种,执行项目超过40多个,产品累计装车超过5000套,进入国内外城市20多个,产品覆盖城轨、机车、动车组、工程车、磁浮车辆。为助力实现国家时空信息安全可控的目标,中车株机已实现全部产品多模主用北斗应用,并力争2025年前完成新项目单北斗应用的全覆盖。
来源:新闻株洲
编辑:冯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