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春换得江山壮 碧血染将檵木红

来源:《株洲晚报》2015年4月5日A06版 作者:杨如 编辑:谭洪汀 2015-04-07 17:10:21
—分享—

  青春换得江山壮 碧血染将檵木红

  ——向建国以来的株洲英烈们致敬

  

 

  ▲烈士陈林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檵木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建国以来,株洲涌现了很多各行各业的英烈,他们为国家富强、为人民幸福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所铭记的,不仅仅是英烈为今天的安宁幸福所作出的贡献,更是他们为国为民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忠诚,超越生死的正气凛然与奋不顾身。

  英勇的呐喊已经沉寂,壮烈的牺牲也已远去。回望历史,面对未来,一种激越而凝重的血液仍在我们心中流淌。岁月流逝,英烈忠魂不朽,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A

  他们,牺牲在国门之外

  抗美援朝 近千名株洲英烈牺牲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近1000名株洲人牺牲(全国牺牲人数为183108人,湖南11541人),几乎全部埋葬在朝鲜。

  我们所熟知的英雄黄继光,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甘岭战役牺牲的,其实,当年牺牲在上甘岭战役中的株洲军人,也有好几位。如株洲县的贺华祥、吴祥生、白长庚,三人牺牲时平均年龄20岁,全部安葬在上甘岭。

  李雪瑞: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三位师长之一

  李雪瑞,出生于1914年,茶陵人。1931年1月,在家乡茶陵参加红军游击队。1933年夏,参加红军。先后任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团一营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随部转战湘赣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随部参加长征。随后,在晋察冀地区参加抗日战争,1940年,参与了百团大战,1948年11月,率部解放秦皇岛。

  1951年6月,李雪瑞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7军二○○师师长。同年7月18日,在夏季防御战中,不幸遭敌机轰炸牺牲,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三位师长之一。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的遗体被运回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

  在株洲,还有很多像李雪瑞一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英烈:

  宋立功,1919年出生,株洲市人,1948年参加革命。1950年12月14日在朝鲜新兴作战牺牲,牺牲时任志愿军26军山炮团战士,安葬于朝鲜新兴里。

  刘新美,1924年出生,株洲市宋家桥办事处人,1953年5月16日在朝鲜战场上作战牺牲。

  刘海东,1929年出生,株洲市芦淞区五里墩人,1953年在朝鲜战场牺牲,时系志愿军战士。

  记者翻阅《湖南省烈士英名录》,找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唯一一名株洲籍女性,是来自攸县的刘逵,1949年入伍,为志愿军46军137师409团政治处文化教员,1952年10月16日在朝鲜大同郡作战牺牲,年仅20岁……

  对越自卫反击战 朱继国等人牺牲

  1979年2月17至3月16日,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又称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短时间内占领越南北部几个重要城市,一个月之内便宣布胜利,撤出了越南。越方在中方撤出之后也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到最低点,并使大量越南华人持续逃亡。这场战役中,有英勇牺牲的株洲英烈。

  朱继国,1952生,株洲县人,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系54209部队63分队某排排长。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安葬于广西。

  还有株洲县人吉辉祥、张跃进、李铁桥、李德敬、曹铁星;醴陵人丁佳芳、丁利民、马芝来等,也在这场战争中牺牲。

  B

  他们,同样为国捐躯

  陈林:29岁抗震救灾英勇牺牲

  陈林,1979出生,荷塘区人,解放军陆航团某团干部。2008年5月31日,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驾驶飞机转移灾民运送物资中不幸牺牲。年仅29岁。一时间,很多人不敢相信,陈林就这样走了,扔下妻子和1岁多的女儿,还有远在株洲的父母亲。

  事发当天上午,已经10多天没有和陈林见面的妻子曾婧,带着1岁多的女儿,来到陈林所在部队的驻地。此时,作为助理空勤机械师的陈林,正准备投入抗震救灾的第44次飞行。见到刚刚赶来的妻子和女儿,陈林很高兴。一家人不停地说着话。可时光不能驻足,很快,催征的哨声响起,不容他有片刻犹豫。就在短短几分钟里,一家三口极其简单地吃了几口“团圆饭”,随后,他就匆匆赶往停机坪。

  望着丈夫离去的身影,曾婧大声叮嘱:“千万注意安全!” 陈林1岁多的女儿看见好不容易才见面的爸爸这么快就要离开,也大声叫道:“爸爸,你快回来,明天我过儿童节。”陈林闻声回过头来,少有地用调皮的四川方言回应妻女:“要得,回来给你买蛋糕。”

  可是,从来说一不二的陈林,这次却“食言”了。当天14时56分,他所在的直升机在执行任务时失事。

  此次汶川大地震所发生的地区,到处是深度切割的高山深谷,云遮雾盖,气流不稳。对低空飞行的直升机来说,这是风险极高的地区,被称为“飞行禁区”。但是,由于地震造成滑坡无数,在道路被严重阻隔的情况下,直升机成了紧急救援必不可少的工具。

  陈林明知道这次飞行,充满了风险。但是,当他看到急需救援的灾区人民时,想得最多的是尽最大努力帮助灾区人民。

  袁春华:执行飞行任务时牺牲

  袁春华,1935出生,石峰区清水塘办事处人,1951年入伍,在空军4085部队担任飞行员。1965年在浙江黄岩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

  罗学兵:抢救国家财产而牺牲

  罗学兵,1944出生,株洲县马家河人,1967年在长沙市五一路因抢救国家财产牺牲,时任47军141师422团战士。

  罗桂荣:开辟道路时牺牲

  罗桂荣,1954出生,茶陵县人,1979年入伍,1981年入党,系广西边防第5师工兵营舟桥连班长,198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新兴区开辟道路时牺牲。

  杨国红:交警勘察时遇难

  杨国红,1963出生,炎陵县人,1982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87年,退伍回到本县当交警,1989年,在执行一起交通事故勘察任务时不幸遇难。

  1989年10月11日中午12时40分,炎陵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杨国红在106国道1981公里+820米处勘查交通事故现场时,发现一辆无牌照的货车开过来,杨国红出于工作的责任心,上前拦截这辆货车,驾驶员处置不当,竟向杨国红撞去,将杨撞倒,致杨国红当场牺牲,后经查证,该车驾驶者竟是无照开车。杨国红执行公务,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壮烈牺牲,舍下了年迈的父母、新婚的妻子和即将出世的儿子,受到上级的高度重视,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万鹏:抢救舰艇牺牲

  王万鹏,1968出生,株洲市郊区园艺场新塘工区人,1996年,在抢救舰艇中牺牲,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7020部队479航艇机电长,安葬在泰山街道办事处新塘村7队。

  

 

  ▲袁淑华捧着儿子袁红专的烈士证书,眼角含泪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近1000名株洲人牺牲

  C

  他们,为人民而牺牲

  袁红专:21岁英勇民兵身中六弹壮烈牺牲

  袁红专,1958年出生,株洲市芦淞区人,1974年,在株洲市拖配厂当工人。1979年,有人盗窃了足够武装一个排的武器躲进山上,千余人围捕。面对持有重型武器的罪犯,袁红专没有退缩,最后壮烈牺牲。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当时就这样走了,连个后人都没有啊……”80岁的袁淑华说起儿子袁红专时,老泪纵横。

  1979年,17岁的孟某是锻压机床厂的学徒工,其兄因偷知青点的东西被打死。为给兄弟报仇,他纠集张某、王某、罗某、朱某、吕某5人,预谋盗窃南区武装部武器。王某父亲当时系南区武装部干部,保管武器库钥匙。

  袁红专的老弟、曾在部队服役的袁红建说,这些武器,足够武装一个排。孟某等人将盗窃到的武器分四处藏于现今的芦淞区大冲口左侧山上。

  9月6日上午,株洲市武装部和株洲市公安局分别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持多种武器进入大冲口山上并乱打枪。经过全市紧急排查,终于获悉南区武装部丢失众多武器弹药。省市主要领导当即部署,抽调解放军战士125人,公安民警203人,武装民兵915人,将大冲口事发的山全部围起来,设立了22个哨卡。

  9月6日晚10时,原株洲市拖拉机配件厂接到市武装部命令,当即派出正在上班的袁红专等10名武装民兵前往现场参加战斗。7日凌晨,犯罪分子企图逃跑,开枪射击,围捕的武装人员开枪还击,犯罪分子逃逸。根据当时情况,民兵按照命令调整防区,袁红专被派到大冲口铁路南端进行监视围捕。7日凌晨3:40,犯罪分子沿山脚潜至居民点准备跨过铁路逃逸,因袁红专在此处布控,犯罪分子在距离袁红专10米处时突然开枪,袁红专身中六弹,光荣牺牲,年仅21岁。

  到7日下午3时多,除两名盗枪人员逃跑外,其余参与人员全部被抓获,孟某反抗被当场击毙,枪支和未用完的子弹全部收回。“我到殡仪馆后,儿子全身用白布包起来了,布都被血染红了,我小儿子连喊了三声‘哥哥,你放心去吧’,他才闭眼……”袁淑华说。

  何小平、白跃进:为救火而奋不顾身的平民英雄

  2008年3月4日中午,妻子文苏琴在家门口看到不远处的山林突然起火,她随即打电话给在镇上做“牛贩子”的丈夫何小平。接到电话后的何小平,立马和同村人白跃进骑着摩托车往家里赶。“他没有进门,我递给他一把砍柴刀,他拿着刀就和白跃进去山上了,我要他早点回来吃饭,饭都煮好了。”文苏琴说没想到,不到40分钟,就听到有人在喊烧死人了。

  当时,山火正燃向株洲县长冲国有林场,该林场有5000多亩成熟杉木林,情况十分危急。在村支书彭礼华的带领下,几十个村民从火场的右侧上山,准备砍出一条防火隔离带,拦截火源。彭礼华、何小平、白跃进挥刀冲在最前面,奋力砍着隔离带上的树木。突然间,一股大风刮起,把山火吹得火星四溅。火借风威,顿时烈焰腾空,火舌长达几十米。

  “危险!快走!”彭礼华大喊一声,但因火势太迅猛,他的话音未落,山火就扑了过来,彭礼华逃过一劫,全身75%的皮肤被烧伤,在病床上躺了18个月。何小平、白跃进却没能逃出来。牺牲时,何小平41岁,白跃进51岁。

  遗憾的是,这两位朴实的农民,生前连生活照都没有拍过一张,只能将身份证上的寸照放大后,作为遗照。

  贺西兵、贺新根:救火而牺牲

  贺西兵,1953年出生,醴陵县人,1996年2月,在救火时,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牺牲,安葬在醴陵贺家桥。

  贺新根,1965出生,醴陵县人,1996年在救火时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牺牲,安葬在醴陵贺家桥。

  陈阳春:抢救战友而牺牲

  陈阳春,1961出生,株洲市湘运公司职工子弟,1980年入伍,武警某部战士,1992年在执行消防任务中抢救战友过程中牺牲。

  程高利:抢救战友和乘客而牺牲

  程高利,1971出生,醴陵市官庄乡长连村人,1990年入伍,在武警江西省万载消防大队服役。1995年在樟树市消防队中任排长。1996年,为抢救战友和乘客的生命牺牲,武警江西省消防总队党委给程高利追记二等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追认程高利为革命烈士。

  田华:抢险中牺牲

  田华,1974出生,攸县人,1998年在湖北嘉鱼县抢险任务中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光荣牺牲。

  袁佳:与盗窃罪犯搏斗而牺牲

  袁佳,1977出生,株洲县人,系渌口火车站派出所民警。2002年5月3日,在株洲县三门火车站与盗窃罪犯搏斗时受重伤,5月15日在医院牺牲。

  D

  他们,为他人而殒命

  他们平凡、渺小,乃至牺牲时,只能用身份证上的寸照来做遗照,但他们同样值得纪念。

  黄建德:抢救落水女子而牺牲

  黄建德,石峰区云田乡人,1963出生。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云田乡马鞍村团支部书记、民兵营副营长,1984年4月,为抢救落水青年牺牲,1985年,被民政厅追认为烈士。

  让时光回溯到1984年4月21日,当天是龙头铺赶集的日子。赶完集,21岁的哥哥黄建德和19岁的弟弟黄建军等8人去龙头铺镇三搭桥附近的山上摘映山红。

  在返回途中,一行人通过三搭桥时,骑在最前面的谭双芬突然从桥上摔下,落入水中。据黄建军介绍,当时,黄建德连衣服都没有脱,将单车往地上一丢,就跳下去救人了。

  当时,他离事发地还有100米左右的距离。当他骑车飞奔到桥上时,哥哥和谭双芬两人都沉到了水下。黄建军回忆。

  黄建军看着哥哥在水下,迅速脱了衣服,扎入水中。虽然已经是4月,水还是冷得刺骨,入水换了几次气后,黄建军终于摸到了一个人。他没有多想这个人是谁,只管用劲往上拖,拖出水面后发现是谭双芬。在岸边村民的帮助下,黄建军将谭双芬带上了岸。

  当黄建军准备再次入水救哥哥时,旁边的村民拦腰抱住了他,阻止他再次下水救人。“他们说我哥哥落水太久,肯定没命了。而且我全身冰冷、嘴唇发乌,再入水,两兄弟都会死。”黄建军说,眼睁睁看着亲哥哥就这么没了,而自己无能为力,他当时在岸上号啕大哭。

  事发后,市县乡三级部门组织村民打捞黄建德,方法用尽但也没有捞到。三天后,村民在三搭桥下几百米远的滩涂上发现了黄建德的尸体。他十个指甲全翻起来了,腰肿得像水桶一样。

  株洲,还有很多像黄建德这样的平民英雄。

  褚建英:在长沙抢救落水同志而牺牲

  褚建英,出生于1936年,攸县人,省军区司令部文印组学员,1959年,在长沙因抢救落水同志而牺牲。

  邬佳山:救人而牺牲

  邬佳山,出生于1948年,醴陵县人,1968年在醴陵县孙家湾乡入伍,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系3927部队驾驶员。1970年在广东省广州市因救人牺牲,安葬在醴陵县孙家湾乡。

  朱兴煌:抢救群众牺牲

  朱兴煌,1951出生,醴陵县人,1971年在醴陵县洪源乡入伍,系北京部队1553部队通讯战士。1971年在河北省保定县抢救群众时牺牲。

  胡建国:救援渔民牺牲

  胡建国,出生于1955年,攸县人,党员,海军37451部队班长,1987年在执行任务中,为救援渔民牺牲。

  刘乐文:抢救落水儿童

  刘乐文,1957出生,攸县人,1989年在网岭镇抢救落水儿童牺牲。

  (记者 杨如整理)

来源:《株洲晚报》2015年4月5日A06版

作者:杨如

编辑:谭洪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