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的“大家”与“小家”
◆记者 谭昕吾

▲下棋之余,女儿绣起了十字绣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老人的家,擦得发亮的地板,已经换上凉席垫的沙发,没有太多的装饰除了最基本的家具,每面墙上挂着的大幅十字绣装裱画倒很亮眼,茶几上搁着一盘正在热战的双色跳棋,椅子上还有未完工的大幅十字绣散落着。
这个家就像大多数人的家一样,有很会持家、善于收拾的奶奶,喜欢唠叨国事的爷爷,还有陪着他们下跳棋的女儿。今年80岁的隋振德老人是这家的主人,他的老伴张奶奶跳棋下久了,就停下来看看一边正在绣十字绣的女儿,一家人没有言语,阳光透过纱窗落在他们身上,让你觉得这就是最好的生活,也是你正在经历的最普通的生活。
1
年轻的时候,家就是国,国就是家
老人出生在上海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庭,一家9口人就靠着父亲一人微薄的工资过日子,正是那个年代的苦日子,让这家的孩子们从小都励志要好好学习,孝顺父母,帮助家人改善生活条件。这样的信念一直坚持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家里的兄弟们陆陆续续读上了书,隋振德也从南洋模范专校的建筑施工专业毕业了。争气的孩子们让这个贫困工人的家庭成长为知识分子的革命家庭。毕业当年,19岁的他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了北京市建筑工程部中央建筑设计院。
从此,天南海北、深山野岭成为他生活的重心,“那个时候,家就是国,国就是家。”也正是基于这份工作,他第一次来到了株洲。
“第一次来株洲的时候是1956年,那时候街上人少,一条主干道建宁街倒是很热闹,但我们那时候来,是为430建厂做勘察工作的,看看这里适不适合建厂。”说起60年前的株洲荷塘区,隋老指着自家所在的大坪路说,“那时候这边全是丘陵,一条泥路穿过田野。”那个时候,他怎么会想到,自己在2年后会在这里扎根呢?
430的勘测工作结束后,他便随着单位去了下一个山野郊外。说来也是缘分,由于株洲特殊的地理和交通优势,中建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湖南总队就设在了株洲,20多岁的他就这么随着单位再次来到了株洲,这一次,不同上回,他不但成了家,还跟着苏联专家们一起参与了红卫桥、电焊条厂、化工厂等城市基础设施、工厂的最初建设。“虽然结婚了,但心里很少有小家的概念,国家把我们地质勘探工作人员派到哪里就是哪里,”看着株洲这些厂房、桥梁在自己操作的钻机、自己研究过的岩石上拔地而起,年轻的他说,第一次对这座城市产生了归属感,“真正有一种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的感觉。”
2
国家靠男人 小家就靠女人
隋老的老伴张奶奶离休前一直是学校的老师。一口株洲话的张奶奶到如今,还喜欢纠正株洲话“说不圆”的爱人。与隋爷爷忆往昔走南闯北峥嵘岁月的热情成对比的是,张奶奶关于家的记忆就只有自己一个人与两个孩子的生活。
“他的工作性质是一整年在外,而且都是条件很恶劣的荒山野岭搞勘测,跟机器和工友为伴。”每年,丈夫只有春节时的15天假期可以回家探亲,“偶尔机关下半年会开会,他们技术员和工程师就会赶回株洲待两三天,但也只是匆匆一面,但他会经常写信回家。”当记者提出能否看看以前写的信件时,张奶奶沉默地摆了摆手,“过去太苦了,没什么可谈可看的,不忍回忆。”
年幼的两个女儿因为鲜少见到父亲,每年既盼着他回家,可爸爸真正回家,她们却又带着生疏和羞赧很少和他交谈。“半个月,孩子们好不容易跟他在一起处熟了,可元宵节一过,他又要走了。”张奶奶断断续续地说着,这样的状态一过就是40年,两个孩子成人了,她们也成家做了母亲。如今在高校教书的小女儿说,“现在自己的小孩大了,才体会当年当妈的不容易,但对爸爸的工作也能理解,除了理解大概就是无奈了。”
隋老的语气不由得也低沉下来,“以前确实是太不容易了,想想我们那代人许多人都这么忍耐、包容着,换到今天那完全不是一回事了。特别是我爱人,帮着照顾老人,下面嗷嗷待哺的孩子也要带着,我是一点家里的事都没管过,一门心思就扑在自己的工作上。”不仅如此,隋老两口子农村的亲戚也会把孩子送到城里来读书和学习。“那个时候大家的条件都不好,身为亲戚总是想着能帮一点是一点,何况是为了孩子读书,我吃点苦忍忍也就过去了。”张奶奶说,最多的时候,家里加自家两个闺女,总共有四五个孩子一同生活着,在一块睡觉,一起吃饭,一起背着书包去上学。邻居每次听着他家热热闹闹的,总说,“老张,你们家是开起托儿所了吧,这么多孩子,你招呼得过来嘛?”
如今这些孩子也已拥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虽说出身农家,却在艰苦的少年时期获得了城市里的教育,甚至考上了大学。这是最令张奶奶和隋老欣慰的,反而老两口觉得,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多多少少是心怀愧疚的。
3
老了 回归家庭
关心身边最小的事
隋老告诉记者,他们都不爱打麻将,电视除了新闻其他节目也看得不多,平时喜欢读读报看看书,女儿经常陪着老伴一起花长长短短的时间绣十字绣。“她老了,眼神不如我,大部分时间就坐在这里,她看着我绣。”午后,在阳台晒着太阳的小女儿笑着说。家里各面墙上,都挂着她们的作品,祖国山河图、年年有余、富贵花开……各种尺寸。电视墙上红梅花开墙绘,还是出自学艺术的小外孙女之手。“都不是什么花钱的东西,全是这些孩子们自己打理一幅幅绣出来、画出来挂上去的。”整体这么一看,老两口的家还颇具现代设计感。
地质工作者常年工作在野外,对家庭、对亲人照顾得很少,这是他们心中的痛。如今,年逾耄耋的隋老身体硬朗,他说这全拜年轻时在野外工作翻山越岭所赐,“那个年代哪有这么便利的交通?很多项目都在偏远城镇的偏远山区,火车到不了的汽车拉,汽车到不了的就马驮。钻机、勘测工具、生活物资全都靠马和人。”
一时间,离休后的闲适反而无法适应,张奶奶对忙惯了的丈夫也表示理解,对他说,虽然退休了,但还是可以做许多有益的事情,锻炼身体,做一些社会工作,总比成天打麻将要更舒服。就这样,退休后,隋振德加入了中材湖南总队名盟支部,与身边的市民打成一片,无论是谁家的小孩从农村转到城市没有学位,上不了学,还是社区的老人抱怨看病贵,吊不起水,抑或是我市申请创建文明城市之前的文明劝导工作,隋老都爱热心地帮上一把。
用他的话说,现在小家的日子过好了,还是应该饮水思源共同建设我们的大家。
市妇联寻找“最美家庭”、“最美创业”、“最美女性”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欢迎您致电市妇联宣传部举荐各类优秀典型,联系人:朱新艳,18073331351
来源:株洲晚报
作者:谭昕吾
编辑:谭洪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