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针一线总关情”——记湖南省劳模付祖德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段辉亮 尹二荣 编辑:谭洪汀 2015-07-21 16:13:39
—分享—

  付祖德,一位憨厚朴实的茶陵汉子,十余年的摸爬滚打,练就了他一身搏击商海的强硬筋骨。他创办的茶陵县富盛针织厂,如今被誉为“株洲私营企业的一颗耀眼之星”。2015年,他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

  胸装百姓天地宽

  付祖德原系县农业局职工,任过乡镇农技站站长。2001年,他主动停薪留职,在“无资金、无场地”的困境中,创办了富盛针织厂。办厂伊始,他和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整天忙得像一只陀螺,厂房外、车间里,总能见到他那忙碌的身影。最令他感动的是,起初招进来的三十名员工中,有不少曾信誓旦旦向他许下诺言:“就算不拿一分钱,也要帮你走出创业的艰难期。”正是这种莫大的精神鼓舞,鞭策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迎接挑战,走向辉煌。

  针织行业,是人员密集型行业,可吸纳不少的女性就业。自开厂以来, 工厂大门一直对女性尤其是对家庭困难的妇女敞开。时至今日,工厂已吸纳了社会富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再就业人员500多人,得到了县总工会、县妇联等部门领导的高度赞赏。

  随着工厂的发展和壮大,如何引导乡亲们致富成了他心中最大的愿望。2007年4月,针对农村闲时较多、找事困难的实际,他决定尝试“公司+农户小作坊”的经营模式,先后在腰陂巨田、珍武、涧洲,石陂,潞水下坊等村设立了五个针织加工小分厂。为了消除加工户的后顾之忧,他无偿提供、垫付所有的机器设备、启动资金,还要确保原料供应和成品回收,此举感动了乡亲们,仅一个多月,针织加工散户就发展到了34户,从业人员近200人。看到加工户张张开心的笑脸,他觉得比吃了蜂蜜还要甜。为稳定员工队伍,他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率先在县内开启了工资集体协商、厂务公开管理模式。他还向员工郑重承诺:保证常年能正常生产、保证工价高于县内同行业、保证工资按时发放,员工的稳定率在90%以上。

  员工冷暖挂心头

  爱心滋润万物生。他常用爱心的举动增强企业团队的凝聚力,用大爱书写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为了营造大家庭的温暖,工厂建起了新厂房,员工上班环境宽松,设备先进。厂里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明亮舒适的员工宿舍,还配有健身室、卡拉ok厅等娱乐健身场所,员工下班休息、缓解疲劳有去处。传统节日前,工厂邀请员工聚餐,感受节日氛围。他还给工作八年以上的老员工各奖摩托车一辆,还经常组织员工开展唱歌比赛,丰富业余生活。为开拓视野,厂里每年都要拿出几万元资金用于职工外出考察学习。

  他与员工结下了深厚情谊,经常找员工促膝谈心,拉拉家常,访贫问苦,想办法帮员工解决困难。他多次到相关部门为30余名员工争取到了农村、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和大病医疗救助、困难职工特困补助金;谁家孩子需要就近入学,他依然乐此不疲,总是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帮助员工解除后顾之忧。员工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富盛针织厂大家庭的温暖。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8月的一天, 他得知一员工家发生食物中毒,家中三口生命危在旦夕。面对员工的哭诉,他心急如焚,当即掏出4000元,派车把员工送回家,并协助把病人火速送往医院救治,保住了三条人命。2005年,一员工的儿子病重在床,缺钱得不到救治。和妻子商量后,他把两万元塞到了员工手中……这些年来,各种爱心捐助达30余万元,他那浸满爱心的故事在茶陵被传为佳话。

  树高千尺不忘根

  服务桑梓,造福百姓,他总是尽其所能,无怨无悔。2008年,他捐资15万余元为七地老家建起了一栋老年活动室,乡亲有了健康娱乐的场所。后掏出3万多元援助芙冲村新建村部,完善校舍建设。村里修水泥路,他先后义捐金额20余万元。老家窄小的泥泞小路不方便村民运粮、运烟。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到县城各主管单位争资立项,争取了10多万元的资金,用两年的时间在农田中间修起了一条长约1000米的水泥路面环形机耕道,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难题。最近五年里,付祖德公益事业捐款累计达100余万元。

  大爱无疆,感动无限。他所做的一切,就如同他工厂生产出来的针织品一样,一针一线融入了真爱,他在用这种大爱温暖着一个个家庭,温暖着社会!(株洲日报)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段辉亮 尹二荣

编辑:谭洪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