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上职业规划课。株洲日报记者 谭浩瀚/摄
“我梦想的职业是当球员。”“我想当蛋糕店老板,因为我喜欢烤蛋糕。”“我长大,想做一个药剂师。”……
11月24日,株洲市十三中高一223班,教师殷慧正在上“中学生职业规划”课。
这个学期,株洲市十三中开全市先河,推出职业规划课程。
适应新高考,让学生学习“选择”
开新课程,校长蒋凯有自己的想法:“新高考最大亮点是彰显选择性理念,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选择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学科和专业,但高中生在‘选’上面还需要很大的助力。”
在绝大多数高中生眼里,高考考出好成绩是“最大的梦想”。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则很少有人认真想过。
新高考实行“3+3”模式,使学生在高一时就要做出选择,彻底改变了学生进入大学才思考自己未来职业的局面。职业规划课程走进高中课堂,正是为了适应这一转变。
据悉,除了株洲市十三中,株洲市一中等学校也在积极规划课程。
只要参与,都会得到肯定
殷慧告诉自己的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早有规划,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就能将自己的专业和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
她发给学生一张量表,让学生在近三百项中“喜欢的打勾”。
职业规划课程包括发现内心的渴望、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发现身边的机会、寻找职业方向、进行职业探索、为我的未来做准备、谋定而后动、进行职业体验、管理梦想、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网络。
殷慧说,职业规划课的评价和其他课程评价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既不能以分数或等级来衡量学生修习课程的结果,也不能像其他课程那样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对学生的生涯规划作综合性评价。”
只要学生积极参与,殷慧都给予肯定和认可,“如果必须评价,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是发展性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
目前,殷慧正在联系几家企业,想在假期让部分学生参与职业体验。(株洲日报)
来源:株洲日报
编辑:谭洪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