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个金点子让公司每年省了上千万元

作者:黄进 彭伟 汤胜兰 编辑:谭洪汀 2016-04-11 16:27:14
—分享—

  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记者 黄进 通讯员 彭伟 汤胜兰

  站在50℃的炉壁旁,打开炉膛看火孔,手持测温仪,双眼盯着烧得正旺的火苗……他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工服上。

  他是大唐华银株洲发电公司发电部主任汪毅刚。学历不高、“顶职”进厂的他,用三十年如一日的热情,不断学习、探索、攀登,成长为国内电力行业颇负盛名的锅炉运行调试专家。

  多看、多问、多记

  1983年,未满20岁的汪毅刚进厂,成为锅炉车间一名风机运行值班员。当时,工厂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电气一枝花,汽机也不差,锅炉燃运黑娃娃”,不少人削尖脑袋想往别的岗位钻,可他偏偏爱上了“烧锅炉”。

  一次锅炉熄火,他与师傅一起去点火,却发生了爆燃,他低头躲过一劫,而师傅却烧光了头发,烧红了脸,在医院躺了一个月。这让汪毅刚愧疚不已,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锅炉烧好!

  他问师傅为什么会爆燃?师傅送了他一堆书,让他自己找原因。没有学过锅炉专业,书里的内容晦涩难懂,他读得异常艰难。他没有放弃,从一天看一页到一天看十页,他读完了师傅送的书,却仍不满足。他开始省吃俭用买书来看,当初一个月21块钱的工资除了吃饭,大半用在了买书上。

  汪毅刚认为,多看、多问、多记,是拥有精湛技艺的不二法门。

  越是简单的工作,越要用心去做

  “在大多数人印象里,烧锅炉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重复着枯燥的工作,但越是简单的工作,要做到完美越不容易,越要用心去做。”汪毅刚仰望着隆隆作响的锅炉说。

  有一次,锅炉在开机过程中出现了燃烧不稳定的情况,坐在集控室的运行人员主张减小进风,防止锅炉灭火。紧急时刻,汪毅刚在现场仔细查看,发现锅炉烟囱冒出了黑烟,认为是氧气不足所致。“加大送风!”他果断支招。

  运行人员加大进风,锅炉果然越来越稳定。

  他并不满足于此,与降低运行隐患、提高锅炉效率较上了劲。2014年,他根据制粉系统实际运行情况,以度电成本最低为原则,提出“W”火焰锅炉经济适炉煤掺烧,每年给公司省下上千万元的生产成本。

  团队好才是真的好

  在汪毅刚看来,一个人好不算好,一个团队好才是真的好。

  已经成为“行家”的他,开始推广“烧锅炉独门秘笈”,先后主持编写了公司《集控运行规程》、《热控检修规程》等,并一直沿用至今,他撰写的十余篇论文在《湖南电力》、《湖北电力》等期刊发表,多项创新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2年,在他的倡导下,该公司第一个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汪毅刚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了。

  目前,该工作室累计有2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先后被评为湖南省职工创新工作室、湖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

作者:黄进 彭伟 汤胜兰

编辑:谭洪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