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市城乡规划委员会2017年第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株洲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控规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该方案,未来10年内,我市将按照“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品质提升”的发展目标,将清水塘片区,打造为现代化的生态科技新城。

清水塘主干路网规划示意图 。
【规划概况】
总面积15平方公里
规划居住人口约13.4万
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位于石峰区南部,北至建设北路—清水路,南至湘江,东至石峰公园,西至规划中的湘芸路,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约13.4万人。
方案将片区分为四大板块:工业文化旅游休闲板块、科技创新板块、口岸开放板块、临山居住板块(石峰山附近)。片区将借助靠近长沙、湘潭的地理区位优势,形成主题公园、体验式商业、科技创新园、综合保税物流区四大主体业态。
之前发布的《关于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清水塘片区要“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完成综合治理、七到十年建成新城”。片区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为:疏港大道、环保大道、清水大桥、B保区、广铁物流园、石峰大桥东匝道及辅道,棚户区改造。工业遗址公园及工业博物馆。
【内部交通】
构建“四纵三横”路网格局
环保大道、疏港大道部分路段年内竣工
目前清水塘地区断头路较多,主干道路少,通勤交通、货运交通、公共活动过分依赖建设北路、石峰大道等少数几条城市主干路,路网不完善,存在明显的交通拥堵隐患。
根据方案,清水塘片区将构筑快慢分离的“四纵三横”主干路网。“四纵”为湘芸路、疏港大道西段、物流西路、石峰大道(设计为快速路);“三横”为建设北路—清水路、铜霞路、疏港大道东段。
通往湘潭岳塘区的铜霞路去年全线通车。按照今年市政基础设施及建设计划,于去年6月底开工的环保大道(清水路至湘湾路,长2895米),以及去年底启动的疏港大道一期(旗芸路至近江路,长1290米),都将于年内竣工通车。届时,片区基础设施承载功能将显著增强。
新闻链接
铜霞路有望直通京港澳高速
在上述会议上,有专家指出,清水塘片区直线距离京港澳高速很近,但从清水塘片区上京港澳高速并不方便,必须绕道—— 目前清水塘片区联系京港澳高速,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经位于白马垄附近的株洲北互通进入沪昆高速,在往西约2公里的殷家坳互通,转入京港澳高速;二是经石峰大桥、株洲大道,从株洲西互通进入。因此,专家建议我市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和湘潭对接,促成铜霞路直接对接京港澳高速湘潭马家河互通。
实际上,清水塘片区距离京港澳高速最近的出入口,为湘潭马家河互通收费站,直接距离约5公里。但目前马家河互通,只能往西通往湘潭市区。如果铜霞路能直通马家河互通,那么这个互通的功能,就像株洲西互通(通过天易大道,向东往株洲市区,向西往湘潭县易俗河)那样,一个出入口,株洲湘潭两地可以共用。
延伸阅读
未来有3座跨江大桥对接河西
轨交2号线、3号线经过片区
清水塘片区内,目前只有石峰大桥连通河西。根据远景规划,该片区未来将增加清水大桥、湘芸大桥,形成3座跨江大桥对接河西的格局。其中,清水大桥(栗雨大桥)今年将启动前期工作,其有望成为株洲城区第八座跨湘江大桥。
清水大桥位于石峰大桥与武广高铁跨湘江大桥之间。大桥为南北走向,北连物流西路,南接珠江北路,全长1.6千米,投资估算6亿元。目前,该大桥南端的珠江北路已基本建成。
湘芸大桥紧邻武广高铁跨湘江大桥,项目南端对接已建成的湘芸路(目前为河西最长的南北向城市主干道)。湘芸大桥建成后,将自北向南串起清水塘生态新城、栗雨工业园、月塘生态新城、武广新城、天易科技城等五大新城。
打通对外联系通道,除了3座跨江大桥,清水塘区域内还规划有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经过。其中,2号线沿着建设北路布设,区域内设站2处;轨道交通3号线大致沿着物流大道走廊布设,区域内设站4处。
【城鉴互动台】
网友建议轨道交通1号线
跨铁路通道采用下穿形式
本报3月31日A02版报道了株洲火车站改建事宜。报道中提到,我市将利用株洲站改建契机,同步完成长株潭城际轨道株洲段(即轨道交通1号线,采用磁浮制式)跨铁路通道的建设。目前跨铁路通道,到底是采用上跨株洲站,还是下穿株洲站,还在论证中。
该报道出来后,不少市民向本报记者反馈自己的看法。网友“红星”主张跨铁路通道采用下穿形式。其认为,株洲中心城区特别是火车站一带,城市空间局促,若上跨株洲火车站(即采用高架方式),则会占用城市道路,空间将更拥挤。
“将来南北方向轨道交通2号线,若在中心城区经过,因受限于局促的空间,无法实现与轨道交通1号线在同一个节点上相交接驳,从而无法实现同站台零换乘,为城市后续发展留下隐患。”网友“红星”说,下穿不挤占城市道路,可避免大的拆迁,避免居民观念上对磁悬浮噪音及磁场辐射的心理影响。(株洲晚报 记者 黄林)
来源:株洲晚报
作者:黄林
编辑:谭洪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