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车株机为何成大马“座上宾”?

来源:株洲晚报 作者:周蒿 编辑:谭洪汀 2017-04-19 10:09:50
—分享—

  每天上下班,家住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中车株机员工林成嵘都要乘坐吉隆坡最繁忙的南北线城际铁路列车,往返于家中和位于森美兰州的公司。有别于其他乘客,坐在由自己或同事亲手维护保养的动车组内,林成嵘倍感自豪和安心。

  从引进产自中国的动车组,到列车相继实现就地维保和本地化生产,纵横在吉隆坡的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见证了中车株机的出海之路。

  

 

  情牵大马:从单纯的产品输出 到全方位深度合作

  本月11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交通部在长沙签订两款“米轨”(1米宽轨距)动车组购销合同,包括13列混合动力电动车组和9列现代超级动车组。这是中车株机第11次与马来西亚“牵手”。

  2009年底,株机公司邀请马来西亚业主到公司本部访问。2010年,马来西亚交通部与株机公司签订近40亿元城际动车组合同。2011年,城际动车组首列车下线,在规定的短暂时间内实现了承诺,对方对株机公司的信任进一步增加。

  如今,动车组用于吉隆坡最繁忙的南北城际线运营,发车间隔由以往的30分钟缩短至7.5分钟,极大地改变了吉隆坡交通状况。

  更甚的是,中车株机公司在马来西亚已经具备每年制造100辆、架修150辆动车组兼营电力机车和轻轨车辆的能力。双方合作模式,也由输出产品向输出产品+服务+技术+投资+制造转变。

  扎根大马:用本地员工,进行本地化生产 员工本地化率超过80%

  中车株机在马来西亚的深耕细作,一方面逐步发展了当地几乎空白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一方面又通过员工本地化、技术输出为当地培养了轨道交通装备技术人才。

  3年前,20出头的马来西亚小伙Hanif应聘成为中车株机在本地某基地的一名钳工。因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他几次获得赴中国培训的机会,并在短时间内成长为所在钳工班班组长。“这里发展机会很多,能为国家铁路建设做贡献让我很有成就感,家人也为我的这份工作而自豪。”在Hanif的推荐下,他的10位朋友也先后加入该中心。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车株机车在马来西亚设立了两家子公司和一家合资公司,分别从事列车维护保养服务和制造任务,员工本地化率超过80%。

  故事:竞选班长要用英语演讲

  卓越的成绩总是伴随着艰辛的付出。中车株机在马来西亚的小伙伴到底是如何工作生活的,又是如何与当地雇员相处、实现双赢的呢?

  吉隆坡中车维保有限公司员工们曾自撰自编一本叫《左行·右行》的书籍,主要讲他们在大马工作和生活的精彩瞬间。

  其中,有个叫李应召的中国员工写了他竞选维保公司班长的故事:竞选的第一个步骤,是用英语演讲。

  “维保公司的班长选举,不同于其他班长,一旦当上了这个班长,带领的就是一个国际化的班组,里面有中车株机公司外派的中国同事,有马来西亚本地同事,平时跟本地员工交流,就要用英语,如果英语说不好,连交流都成了问题,那当班长就无从谈起了。”李应召说。

  (记者 周蒿 )

  (部分内容据中新网、 参考消息报道)

来源:株洲晚报

作者:周蒿

编辑:谭洪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