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头”领跑轨道交通产业新速度

来源:株洲日报A2 作者:陈洲平 编辑:谭洪汀 2018-02-06 16:33:43
—分享—

   株洲日报讯(记者 陈洲平 通讯员 吴可佳)石峰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轨道交通产业总量已过千亿,为株洲工业的“心脏”。2017年,随着《石峰区轨道交通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17—2019年)》出台实施,该区轨道交通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轨道交通产品几乎覆盖了行业所有领域,一条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营运维保、物流配套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已然成型。去年石峰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荣获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该区被评为“中国工业百强区”。

  如今,该区轨道交通产业正在以更加昂扬、开放、高端的姿态腾飞。

  2017年5月7日,石峰区成立“湖南城市轨道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逐渐成为投资与融资、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机电装备与运营维保等全产业链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轨道交通行业综合服务平台和总承包商。

  “总承包”意味着什么?“目前我市轨道交通产业主要集中在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上,但这一块在整个产业份额中仅占30%。”石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总承包”公司,就代表以后我市轨道交通产业链拉长,变得完整了,真正有资格和潜力去抢占剩下的70%的轨道交通市场。

  建链、补链、强链,助推轨道交通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成立“湖南城市轨道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只是一个方面。去年,石峰区还开展“9685”精准招商,成功引进了齿轮箱、株洲福德轨道交通研究院、敏锐机车、中车特装等20多家配套产业项目,完善了上下游产业链条。目前,该区轨道交通产业本地配套率达70%以上。

  随着全产业链的形成,本地配套率的大幅度提升,石峰区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潜力激增。

  翻看石峰区各轨道交通企业的年度“成绩单”,一团喜气扑面而来。

  去年,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在国内市场比2016年增加200余台机车订单,在海外也屡获订单,该公司研制生产的首批出口欧洲的动车组——马其顿电动车组项目通过了TSI(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认证,为其电动车组产品及服务进入欧洲市场拿到了通行证。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多家子公司实现新领域订单突破,四季度订单全线飘红。特别是其子公司之一的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标“朔黄铁路机务运维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应用研究”项目,合同价值逾千万元。该公司旗下的SMD上海公司成功中标一套非动力定位平台水平无人远程遥控机器人(ROV)的设计及生产项目,中标金额近2000万元。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2017年销售规模首次突破72亿元,该公司为“复兴号”提供的核心动力驱动着“大国速度和梦想”,其永磁电机系列产品“家谱”化,实现了“海陆空”全覆盖。

  石峰区轨道交通产业正在大跨步向前发展,2017年该区电力机车产品占全球市场的20%,全国的60%以上,轨道交通产业总产值增幅达10.8%。

  2017年9月27日,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发起人会议在株洲举行,12家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企业联合签署合资协议,共同商讨建设湖南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

  如今,这个以“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创新中心项目”为依托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已经落户石峰区,入驻田心高科园,将组建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孵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创新联盟等运营机构,投资建设相应的实验室、中试基地、生产厂房等经营场所,开展相关产业孵化,引入战略投资者组建项目子公司,让该区轨道交通产业结构越来越走向高端。

  其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直被石峰区摆在首位。该区以抢占轨道交通全球技术链、产业链高端为方向,着力推动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技改升级,引进高端供应商。2017年,中车株机大功率实验室、九方装备技扩创新中心竣工投产,中车电机工程研究中心完成主体工程,九方装备齿轮箱传动系统研发制造项目引入德国技术。

  如今,石峰区的轨道交通科技研发创新服务平台已经形成“3+4+1”格局。除了刚落户的“株洲国创”外,该区还有机车轨道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系统集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三大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车株机技术中心等4家国家工程中心。

来源:株洲日报A2

作者:陈洲平

编辑:谭洪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