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四十年丨老牌科研所变身世界级企业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朱洁 编辑:谭洪汀 2018-11-06 20:12:00
—分享—

  10月23日,“桥界珠峰”港珠澳大桥通车。这项超级工程的“定海神针”——世界上尺寸最大的橡胶隔振支座由中车株洲研究所有限公司旗下上市企业“时代新材”提供。

  这枚“神针”历时4年完成设计研发,由多层高阻尼橡胶和多层钢板交替叠置结合而成,它安装在桥墩和桥面间,如同打太极般“以柔克刚”,降低地震、台风等袭向大桥的冲击力。这是中车株洲所众多“黑科技”走出实验室,完成工程化、产业化的最新案例。

  ▲港珠澳大桥

  该企业很多科研成果也曾静静躺在实验室,而今,它们被广泛用于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动车、磁浮列车、无人驾驶地铁、智能轨道快运列车、世界深海机器人等超级工程和前沿产品。近5年,该企业累计创造1000余项高科技成果,其中85%以上成功转化成产品。

  ▲智轨

  实验室里“巨变”得益于中车株洲所持续深化改革。

  1984年,在全国数万家科研院所中,中车株洲所率先自断“皇粮”,自己组织生产,自己卖产品。1992年后,他们又将一批科研人员“推” 出实验室。保质保量完成国家科研任务的同时,150余名技术研发人员带着科技成果“下海”,“时代新材”“时代电子”等下属企业开枝散叶。

  市场经济之下,留得住人、用得好人,是科研院所改制改革的核心要义。

  姚磊在中车株洲所从事散热领域新技术的研发。因为科研有应用平台,晋升有通道,这位80后工程师非常满意自己的工作。

  ▲中车株洲所车间

  2005年起,该企业推行职业发展体系改革,行政管理与科研人员成长晋升实行“双轨制”,分通道、分层级制定员工评价标准。这种职业发展体系打破了传统“研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让科技人员在科研岗位上也能得到与管理岗位同等待遇。

  该企业建立18个以首席专家命名,以科技带头人为骨干,覆盖中青年科技人员的专家工作室。老专家历史功绩得到尊重,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有项目载体,全体科技人员纷纷争当“创客”。2016年,企业入围全国首批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人员个体优势转为群体优势,为企业的持续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科技成果不再躺在冰冷的实验室里,科技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中车株洲所改革30多年来,始终保持年均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目前,该企业聚集全球各地6000余名科技人才,产业横跨轨道交通、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电力等四大领域,旗下拥有3家上市公司、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5个海外研发中心,年销售收入向400亿元进军。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朱洁

编辑:谭洪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