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水塘故事|唐汉雄:为株洲工业出份力

来源:株洲晚报 作者:赵帅帅 易婷 编辑:谭洪汀 2019-03-27 12:01:09
—分享—

  他当过兵,大学毕业分配到株洲冶炼厂(简称 “株冶”),后遇到企业改制,最终凭借过硬技术在行业中获一席之地。家住天元区滨江社区的唐汉雄, 伴随祖国经历了人生起伏,身上满载着与新中国同呼吸共成长的时代印记。“我出生在曙光中,成长在红旗下,是新中国成长的见证者和建设者。”70岁的唐汉雄自豪地说。

唐汉雄近照

  26岁分配到株冶,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唐汉雄的老家在邵阳农村,家中5个兄弟姐妹,他是老大。生活虽不富裕,但新中国成立了,日子有奔头了,一家人生活得和和美美。“那时候读书以劳动为主,1968年我就进入部队,当了3年兵。”用手拉了拉制服款的黑色外套,唐汉雄说,后来通过自己努力和当地政府支持,退伍回来就进入湖南大学读铸造专业。

  26岁那年,唐汉雄被冶金部分配到株冶,成为一名车间技术工人。“那时候在车间生产线上,虽然比较辛苦,但总感觉为国作贡献, 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他称,株冶正是蓬勃发展的年代,从技改到锌十万吨的扩能扩产,株冶号称 “中国第一”、“世界第三”,自己有幸见证、参与株洲工业的辉煌历史。

70年代中期建成的厂办公大楼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汉雄积累的技术和经验越来越足,也从一线工人变成了一位高级工程师。上世纪90年代初,工厂为了解决铜阳枝模的损耗问题,任命他为课题研究组组长,通过反复研究和试验,终于完成课题,将一个铜阳枝模的使用率提高5倍多。为此,工厂当年给唐汉雄颁了一个“特殊贡献”奖,还加了工资。

  乘着改革东风,自立自强快乐生活

  不仅工作上有所成就,唐汉雄家庭上也是幸福美满。到株冶第二年就结婚生子,夫妻俩共同进步,先后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靠着国家的好政策, 两人分到房屋,小孩上学都十分稳定。

  唐汉雄说,以前在株冶上班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工作稳定不说,工资收入也是不错的,让很多人羡慕不已。而且,厂里有自己的大饭堂、大澡堂、冷饮室、理发店、菜市场、儿童乐园、交通班车,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社会。

食堂送饭菜到工地

株冶奶牛场

  2005年,因为工厂改制,唐汉雄不得不提前内退。“生活的变故,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唐汉雄不甘心赋闲在家,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不少企业都关注冶炼、铸造业, 于是他以技术指导和车间主任身份,在株洲、湘潭、南通等城市开始工作,到2017年才正式“退休”。

  如今,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株冶的生产线也都全部关停。“有时, 我会回清水塘的老街走走。”唐汉雄说,清水塘也在一步步走向碧水蓝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活越来越好,有件事情从不忘

  尽管不再为事业奔忙,但是有件事情两老一直坚持。“身为老党员,我们时刻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学党章、学文件、学理论,社区的党员活动,我们从不缺席。”唐汉雄称,在社区党组织的带动下,他们看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还参加过主题展览、知识抢答。这些活动丰富了他们的退休生活,他们也报名成为志愿者,愿意多为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70 年过去,我们经历过苦和累,但日子的确是一天天越来越好了,城市也一天天变得干净和漂亮。我作为共和国同龄人,真是打心眼里为祖国的强大自豪,也衷心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 唐汉雄说,株洲以开创转型升级、创新改革、提质增效的模式,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幸福指数的同步提升,一个“富裕、活力、美丽、幸福”的中国动力谷,正在徐徐绘就。

来源:株洲晚报

作者:赵帅帅 易婷

编辑:谭洪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