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个“全能教师”和他的“麻雀学校”

来源:《株洲日报》2015年4月11日A1版 作者:赵云超 刘锦明 编辑:谭洪汀 2015-04-13 17:38:54
—分享—

  从王家坪立交下西线,经株雷路,转旗麦路,再沿麦石线前行,是天元区群丰镇妙泉完小石塘教学点。

  天元区目前尚存3个农村教学点,这是最偏远的一个。从这里再前行不足一里,就是湘潭县地界。

  4月8日,料峭春寒,石塘教学点外面,广袤的田野绿油油一片。

  正是下课时分,几个学生在楼下的水泥球桌上打乒乓球。38岁的教学点负责人谭建军在旁边兴致勃勃地看着,有时也跟着他们欢呼雀跃。

  乡村教师工资微薄、食宿艰苦、教学资源短缺,不少教师因此望而却步。1997年,谭建军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这里编织着乡村孩子的多彩梦想,至今已有18年。

  石塘村村民亲切地叫他“保姆校长”。因为教师少,他既是教师,又是勤杂工兼保姆。他要搞好教学工作,要搞校园卫生,要到附近的井里挑水为学生烧茶。当然,更要紧的是,他要时时刻刻看管好这些大多不足10岁的小孩。

  石塘是全市城区规模最小的一个农村教学点。没有独立的校舍,两间教室、一间教师办公室、一间教学仪器室,占据了三层村部办公楼中间的一层。目前,这个教学点只有3个教师,其中一个没有编制;只有两个年级,19名学生,其中一年级9名,三年级10名。

  2003年农村撤并学校后,石塘小学成为妙泉完小的教学点。由于生源越来越少,这里两年招一次新生,每年只有两个年级,要么是一、三年级,要么是二、四年级。生源最少的2010年,两个班级加起来才8名学生。五年级以后,这些学生就得到5公里外的妙泉完小就读。

  石塘教学点是典型的“麻雀学校”,学生虽少,但所有课程都不能“缺席”。谭建军等教师便是“身兼数职”的全能教师。他想给孩子们上一堂活动课,也得挖空心思找一块安全的活动场地,因为没有功能室,他得自己制作教具。虽然教学条件艰苦,他讲授的《8的乘法口诀》、《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等课程在天元区小学数学教学比武中获得一等奖。

    由于石塘教学点还没有互联网,谭建军上课用的课件,全靠自己手工制作。“要是这里也能用上电化教学,多好啊!”在不经意间,谭建军表达着自己的遗憾。

    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谭建军也从《株洲日报》上得知了这一消息。他说,这一计划抓住了教育改革的薄弱环节,说出了像他这样的基层教师的心声。

来源:《株洲日报》2015年4月11日A1版

作者:赵云超 刘锦明

编辑:谭洪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