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关机、了解键盘分布情况……苦练了一个多月,61岁的宾建业终于学会了电脑打字、上网。北塘村成为推行新农合门诊报销试点村,宾建业要运用“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电子处方。
作为株洲市荷塘区明照乡北塘村的唯一村医,宾建业原本60岁就该退休了,可没有年轻人接手。不得已,他坚守到了现在,这不,为了胜任这份工作,他还与时俱进,学会了用电脑。
“北塘村有居民248户,共975人,高血压75人,残疾人13人,糖尿病14人,精神异常两人……”宾建业行医40余年,村里的医患情况,他都能脱口说出。
宾建业也是农村医疗进步的见证人:从个体户变成公家人,从单纯看病到提供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这种身份的转变,让他好一段时间不适应,“以前只要看病,现在要建居民健康档案、要做重点人群随访、要做健康教育。”去年,全国进行农村高血压病筛查,为了录入全村248户人家的信息,他挨家挨户上门,有时一户要跑三四趟才能将信息录入完毕,回到家,一身被雨淋得湿透了。
村医收入不高,“我每月两千多元。”宾建业告诉记者。
收入不高却责任巨大。只要村民家有事,不分昼夜都要随叫随到,最远的一户人家在诊所2.5公里开外。为了出诊,宾建业跑坏了两台自行车、两台摩托车。为了节省房租,宾建业把卫生室开在了家里。
明照乡相关负责人表示,多数村医还得在各村交通便利处租房作为诊所,月租一、二百块钱。
“我会一直坚守下去。”宾建业对记者说。
来源:株洲文明网
作者:易蓉 彭超群
编辑:谭洪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