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昔日厂房摆上了25桌“百家宴” 99户棚改户共庆新生活

来源:株洲晚报 作者:李卉 编辑:谭洪汀 2017-12-08 09:56:38
—分享—

  12月5日,冬日暖阳洒在每个人身上,在石峰区清霞社区天源纺织公司脱胶分厂的厂房内,居民涂阿姨的心情如春光般明媚。今年是脱胶分厂建厂六十周年,她跟老同事、老邻居一起为老厂庆生,也共庆即将到来的新年头、新光景。

  对于该厂的职工而言,2017年的关键词无疑是个“变”字。从4月开始,企业搬迁与棚户区改造项目相继启动,对于经历了多次变迁的老厂职工而言,这次的变,意味着什么?具体到每个人,又会带来怎样的生活变化?

  忐忑中、憧憬中,日子铺展开去,答案慢慢揭晓。

  企业搬迁,进行棚户改造

  ▲即将被拆除的天源纺织脱胶分厂厂房

  脱胶分厂厂区与99户职工居民的生活区,位于石峰区清霞社区、5路公交车终点站,当地人习惯称这里为“鸡头塘”。脱胶分厂1957年建厂,不少本地居民记忆中的“石峰牌”卫生纸就是出自这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该厂产品由纸品转为苎麻脱胶,又经历企业合并,与“天源”成为一家。然而,红火的光景太短,1995年企业停产,职工们承受着下岗的阵痛,坚强、勇敢地从头再来。

  ▲即将被拆除的天源纺织脱胶分厂厂房(组图)

  石峰区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指挥部入企工作一组副组长吴浩谊介绍,今年4月,他们进场后摸底调查发现,当时脱胶分厂的厂房租赁给了14家企业,这笔租金是企业下岗职工每月生活补贴的重要来源。而14家企业中,有的生产经营正红火,有的产品为危化物品,搬迁成本极高。

  “如何解决企业、居民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里面有大量工作要做。”吴浩谊介绍。

  理性政策背后是有温度地执行

  “鸡头塘”位于铜霞路内,附近没有学校、医院,也没有大型超市,距离响石广场有20多分钟车程,生活不便一直饱受居民诟病。99户居民分布在6栋住宅楼内,其中4栋都是由单身宿舍改建,房龄40多年,起初四五户人共用厨房和洗手间,条件简陋。

  ▲位于“鸡头塘”内的脱胶分厂职工生活区宿舍

  今年启动的清水塘片区棚改项目三期,将99户居民纳入了征收范围。其中4栋居民楼的产权是历史遗留的复杂问题,铜塘湾项目部请来公司负责人、居民代表,与国土、规划、房产等部门现场办公,对房屋合法性予以认定;评估报告出炉,棚改工作人员就像是自家要拆迁一般,帮助查漏补缺,一张铁门、一路部电话、一个机顶盒,只要是政策覆盖的,一项也不能少;涉征居民中不乏身患重疾者,工作人员会主动帮助申请大病补贴。

  ▲位于“鸡头塘”内的脱胶分厂职工生活区宿舍

  企业搬迁方面,入企一组工作人员充分了解了14家租赁企业的基本情况后,制订了人性化的搬迁步骤,为正在赶制订单的企业争取了生产时间,为打算市内转移的企业奔波联系承接地。 评估阶段,入企工作组发现一处隐蔽的地下深层基础建设没有被纳入评估预算,联系相关部门、评估工资、调来挖机现场开挖,最终确定了补偿方案,此举为企业赢得30万多资金;企业转移到了承接地,遇到水电供应问题,又是入企组帮助协调,3天内解决了问题。

  政策无疑是明确的,可这并不妨碍有温度地执行。一位棚改干部在工作日记中记录到:“亲眼看到过居民真实生活、知道他们的难处,我总想着在政策范围内为大家尽量多争取一些。他们去找资料、申报,会遇到各种麻烦,我总是忍不住把这些变成自己的事,繁琐辛苦背后,却有一份欣慰与满足。”

  从忐忑到心安,他们举杯共庆新生活

  ▲脱胶分厂的200多名职工与家属参加本次“百家宴”

  企业搬迁,4月调查,6月集中关停,如今转移企业已经顺利开工生产,关停企业已实现了安全清运、设备搬离。99户棚改居民全部签约,补偿资金也已陆续到账。12月10日之前,6栋居民宿舍楼将全部腾空。

  “舍不得,真的舍不得,但也是好事。”涂阿姨拉着老邻居的手,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她深知,变则通、人挪活的道理,如果不是这次的机遇,他们或许将守着老宅继续忍受生活的不便、压抑失业的落寞。如今,路一下子宽了,心情也犹如刚入住的新房一样敞亮了。

  脱胶分厂负责人介绍,昨日的百家宴共有25桌,由分厂出资筹办,没有大餐,也没有名酒,就在昔日的厂房里,搭起炉灶锅台,凑齐碗筷桌椅,参与人员有企业的职工与家属,租赁企业的相关人员。此外,百家宴还特别邀请了企业搬迁与棚改征收的工作人员。听闻这个消息,好些在外打工多年的老职工也都赶了回来。

  ▲“百家宴”上,脱胶分厂的职工居民们交谈(组图)

  “真心谢谢、真心感恩,无论是企业搬迁还是居民棚改,起初我和职工都很忐忑,现在各种实际问题都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安心了!”该负责人说。

来源:株洲晚报

作者:李卉

编辑:谭洪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峰新闻网首页